微信订阅号
如何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科技人才,为建设科技强省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近日,《江苏省“十四五”科技人才发展规划》发布,从建设高质量科技人才队伍、深化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高能级科技人才发展平台、营造人才活力迸发的发展环境等方面作出具体谋划。
着力建设高质量科技人才队伍
“十三五”期间,江苏科技人才队伍量质齐升,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达91万人,约占全国的12%。在此基础上,《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超过96万人,科技人才总体规模居全国前列;全面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人才集聚高地;科技创新主力军队伍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一支规模宏大、层次结构合理、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自主创新科技人才团队。
根据《规划》,我省将着力建设高质量科技人才队伍。
着力培养战略科学家。重点选拔和培养引领世界科技前沿、善于整合科研资源的战略科学家。探索设立科学家工作室,鼓励科学家牵头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和高水平科研基地建设项目。到2025年,国家级科技创新人才总体规模居全国前列。
培育壮大青年科技人才。完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培养办法,省级人才计划大幅提高对青年人才的支持比例,省自然科学基金每年支持青年科学家1000名左右,加快建设一支以35周岁以下为主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探索青年人才长周期考核,鼓励青年人才瞄准重大原创性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科学问题,潜心研究、长期积累,努力实现重大突破。
聚力引进高精尖缺科技人才。力争引进海内外科技创新人才团队200个、高层次科技人才3000人。鼓励与海外高校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研发中心、国际人才“飞地”等,招引集聚海外人才。
打造高能级科技人才发展平台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打造高能级科技人才发展平台。
加快建设高能级人才载体。优化整合高水平研究大学、科研机构和科技领军企业力量,加快建设一批重大人才创新创业载体。支持省实验室建设人才科研特区。深化与国内外一流大院大所战略合作,积极争取国际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和大科学装置在我省布局,培育建设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医学中心等,梯次建设一批具有江苏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创新创业载体,优化重组重点实验室。
打造高新区产才融合主阵地。坚持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同步建设,推动项目、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向高新园区集中,打造一批产才融合示范基地。加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研究,超前储备引领未来发展的人才资源。
突出企业承载科技人才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聘上赋予科创型企业更大自主权。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以实体平台和研发项目为纽带开展产学研合作,壮大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推进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为给科技人才心无旁骛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坚持制度创新,深化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
深化科技项目管理改革,将创新重大科技项目组织方式,探索实行“揭榜挂帅”、项目经理、“赛马”、定向委托等新模式,完善“企业出题、政府发榜、人才攻关”机制;推进基于信任的科学家负责制,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在省级人才类和基础研究类科研项目中推行经费包干制等。
健全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将切实破除“四唯”倾向,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科学合理设置评价考核周期,突出中长期目标导向,鼓励持续研究和长期积累,适当延长基础研究人才、青年人才评价考核周期等。
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将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强化对创新人才、创新团队的鼓励激励;推进南京大学、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苏州大学等开展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激发科研人才释放内在创新潜能,增强科研人员获得感。
此外,我省还将通过强化科技人才创新创业金融服务、加强科技人才服务保障、厚植新时代科技创新文化等,营造科技人才活力迸发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