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 >  院校新闻 >  高校引才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人才引进政策

2022-09-30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1979年9月成立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全军首批本科教学评价优秀单位、全军人才培养先进单位、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对抗分会挂靠单位,具备武器装备承制单位资格(第一类),是军队“2110工程”持续重点建设院校。2017年6月,调整组建为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学院现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相关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

  为充分吸引社会人才投身强国强军实践,投身国防教育和科研事业,现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学院各类人才引进政策,欢迎广大人才积极报名,为强军兴军贡献智慧力量!

  一、人才类型及条件

  (一)科技领军人才。政治合格,学术诚信,遵纪守法,身体健康,能够引领本领域创新发展,学术造诣深厚,业绩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龄一般不超过五十五周岁,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级人才工程领军层次人选;

  2.全国创新争先奖或者相当奖励的获得者;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或者相当水平团队的带头人;

  4.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以上或者相当奖励项目的技术负责人;

  5.发表本领域前沿方向、具有国际影响力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

  6.国家实验室,国际大科学计划(工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工程项目首席专家或者技术负责人;

  7.国防科技领域重大工程型号的总设计师或者副总设计师;

  8.担任国际学术组织理事以上职务或者全国一级学会负责人;

  9.经国内外同行权威认定,具有以上相当学术技术水平的专家。

  (二)学科拔尖人才。政治合格,学术诚信,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在本专业领域引领学科发展,学术技术水平高,业绩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年龄一般不超过五十周岁,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级人才工程拔尖层次人选;

  2.省(部)级人才工程领军人才人选;

  3.中国青年科技奖或相当奖励的获得者;

  4.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防科技卓越青年科学基金等基金项目的获得者;

  5.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以上或者相当奖励项目的技术负责人;

  6.在本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具有重要影响力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

  7.国家实验室,国际大科学计划(工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工程项目的核心骨干;

  8.国防科技领域重大工程型号各大系统的总设计师或者副总设计师;

  9.担任国际学术组织委员以上职务或者全国一级学会副理事长以上职务;

  10.经国内外同行权威认定,具有以上相当学术技术水平的专家。

  (三)青年科技英才。政治合格,学术诚信,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在本专业领域崭露头角,具有创新潜力,年龄一般不超过四十周岁,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层次人选;

  2.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或者相当层次基金的获得者;

  3.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以上或者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工程项目,或者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团队的主要成员;

  5.省(部)级人才工程拔尖层次人选;

  6.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等国内优秀博士后人才;

  7.在本领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具有较大影响力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

  8.掌握独特技能和专长,对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的人才;

  9.同行权威认定,具有以上相当学术技术水平的青年骨干。

  (四)学术新秀人才。政治合格,学术诚信,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国家最近一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或者综合排名世界前200名的海外高校毕业,年龄一般不超过三十五周岁,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省(部)级人才工程青年层次以上人选;

  2.省(部)级杰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或者相当层次基金的获得者;

  3.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以上或者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4.省(部)级科技重大专项等工程项目,或者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团队的主要成员;

  5.获得国家博士后基金资助、学校“德雅青年学者博士后”支持计划人选;

  6.省(部)级以上“金课”建设牵头人、教学比赛奖及相当奖励获得者;

  7.在本领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具有一定影响力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

  8.掌握独特技能和专长,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的;

  9.经国内外同行权威认定,具有以上相当教学能力或者学术技术水平的青年人才。

  (五)青年博士人才。主要面向通信与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光学工程、物理学等学科专业,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或者国家最近一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或者综合排名世界前200名的海外高校毕业生,年龄一般不超过三十五周岁。符合军队文职人员招考有关的政治审查、体格检查等基本条件,可以放宽招录聘用年龄、体检标准等。

  二、引进方式及待遇标准

  (一)合同专职。合同期限一般为一年以上、五年以下。①薪酬。最高限额为:科技领军人才税前不超过100万元、学科拔尖人才税前不超过80万元、青年科技英才税前不超过60万元,具体金额协商确定,按照规定比例缴纳五险一金。②科研启动费。按照每名科技领军人才一次性最高500万元、每名学科拔尖人才最高300万元、每名青年科技英才最高200万元的标准,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具体数额。③依据军队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科研绩效津贴。④住房保障。安排一套军队公寓住房,拎包入住;或逐月发放相应租房补助。⑤医疗保障。在军队医疗机构享受就医优先和每年一次免费健康检查待遇,健康检查项目按照同等资历军人健康检查项目执行。⑥家属优待。为配偶提供工作岗位,子女享受自幼儿园至初中优质学区教育。⑦享受伙食补助、通信补助、服装补助等福利。

  (二)合同兼职。合同期限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每年应当工作至少两个月。薪酬按照每名科技领军人才税前每月最高8万元、每名学科拔尖人才税前每月最高6万元、每名青年科技英才税前每月最高4万元的标准,具体金额协商确定,根据工作时间支付。

  (三)直接引进为军队文职人员。合同期限一般为五年。①薪酬。按规定享受相应级别军队编制内文职人员工资津贴、福利待遇;下一步学校薪酬制度改革,薪酬待遇将大幅度调升。②安家补助费。按照每名科技领军人才税前最高100万元、每名学科拔尖人才税前最高80万元、每名青年科技英才税前最高60万元、每名学术新秀人才税前最高40万元的标准,具体金额协商确定。③科研启动费。按照每名科技领军人才一次性最高500万元、每名学科拔尖人才最高300万元、每名青年科技英才最高200万元、每名学术新秀人才最高80万元的标准,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具体数额。④依据军队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科研岗位津贴、科研绩效津贴、课时费。⑤按照现役军官的享受范围、条件和标准,享受奖励工资、防暑降温费、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子女保育教育费、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奖励费、独生子女家庭特别扶助、夫妻两地分居费等福利待遇制度。⑥探亲休假、交通补助、健康体检和子女入托等,按照军队有关规定执行。子女就读学院幼儿园免收保教费;小学和初中对口就读学院周边优质学校。

  (四)公开招考为军队文职人员。符合青年博士人才条件的,可以公开招考为军队文职人员(免笔试),首聘合同期限为五年。①薪酬。按规定享受相应级别军队编制内文职人员工资津贴、福利待遇。现行标准是应届博士生试用期满后应发工资约为12500元/月,并按照规定比例缴纳五险一金。②安家补助费。按照税前最高15万元的标准发放。③科研启动经费。按照每名青年博士人才最高10万元的标准,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具体数额。④科研岗位津贴、科研绩效津贴、课时费、其他福利待遇以及子女教育等同直接引进的军队文职人员。

  (五)入选“德雅青年学者博士后”。主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基础科学、交叉学科前沿领域,每年遴选,给予专项资助和重点支持,期限2年。符合军队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申请进站基本条件,且不满32周岁,毕业于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或者国(境)外世界排名前100名高校毕业生。新型作战力量领域和工作紧缺急需的,可适当放宽。①薪酬。实行年薪制,按照税前年薪40万元的标准,具体金额协商确定,按照规定比例缴纳五险一金。②安家补助费。一次性给予进站安家费、购置基本生活用品和家用电器费用共5万元。③支持对象可申报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个人年度资助日常经费累计不超过50万元。④在站期间,子女入军队幼儿园、子女学校,与本单位现役干部同等对待。⑤人事关系转入各单位的地方博士后研究人员,可以凭国家或者各单位驻地省级博士后管理部门介绍信以及其他有效证明材料,将其本人及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户口迁移到各单位驻地城市,并在出站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户口随迁手续。出站后符合北京、上海等落户限制城市落户条件的,可由学校协调军委机关办理相关落户手续。⑥享受伙食补助、通信补助、服装补助等福利。⑦在站期间工作优秀的,优先特招入伍、合同专职引进或者直接引进为文职人员。

  三、发展平台

  (一)根据人才类型和层次,直接聘任副高以上职称。

  (二)依托学院申报国家、军队(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优先推荐从军队渠道参评各类各级人才计划,协调落实省、市人才引进优待政策。

  (三)优先给予团队建设支撑,重点分配人才引进指标和研究生培养员额;科技领军人才、学科拔尖人才入职时,可一并引进10-20人以内专业人才。

  (四)学术新秀人才、青年博士人才入职时安排进入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指定专家教授带教指导。


人才引进待遇清单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