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为进一步做好新疆大学优秀人才引进工作,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不断助力大学“双一流”建设内涵式发展,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服务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诚邀海外优秀青年英才加入新疆大学,共绘大学“双一流”发展蓝图。
一、项目介绍
自2021年起,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申请人条件
1.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4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4年3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2023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2. 限项要求
执行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注:以上内容参考2023年政策,具体申请条件请以2024年国家发布的项目指南为准。即日起可联系我们并依托我校进行申报。)
三、待遇支持
1.薪酬待遇:薪酬待遇不低于70万元/年(税前,含住房补贴及学校缴纳的社保、公积金等福利待遇),资助周期三年;可获科研绩效等其他收入,上不封顶;符合条件者,积极推荐国家及自治区相关人才支持计划;
2.科研经费:200-600万元(含国家和自治区支持),对学校发展有重大贡献的项目经费可“一事一议”;
3.以事业编制引进,符合条件聘任为副教授或教授岗位,授予博士生导师资格,硕博士招生名额列入计划;
4.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办公用房和实验场地、科研仪器设备,在团队建设、重大科研项目申请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5.生活支持:安家费不低于45万元(免税,可一次性发放),同时提供精装人才公寓,拎包入住,按照2000元/月的标准连续两年发放住房补贴,同时可按照优惠价格提供团购房/人才保障房(80-150m2)一套。
6.可协助解决配偶工作;可安排子女基础教育阶段的入学入托。
7.进入海外优青答辩未入选者,根据人才意愿,经相应评审程序可纳入学校优秀青年博士岗位进行支持。
四、申报说明
申请人需将个人简历发送至学校邮箱(xdrsk@xju.edu.cn),邮件主题请标注为“海外优青-姓名”。收到个人简历后,学校人才办将提供一对一咨询支持和申报服务。
1.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按照项目指南要求,与我校签订工作合同或者意向性协议,于申报系统开通以后登录信息系统,在线填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申请人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 申请人应当按照申请书填报说明和撰写提纲的要求用简体中文或英文在线填写申请书,并上传附件等材料。
3.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实行无纸化申请方式,申请人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公正性承诺书等材料至依托单位,由依托单位审核后在线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五.联系方式:
新疆大学党委组织(人事)部人才办
联系人:宗菲菲 联系电话:0991-8582230
新疆大学各教学科研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一览表
六.学校简介
新疆大学的前身是始创于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抗战时期,俞秀松、林基路、杜重远、茅盾、祁天民、张仲实、萨空了、史枚、高滔、江豪、涂治、赵丹、郭春则等一批共产党人、教育家、艺术家和进步人士,先后来学校担任领导、任教和讲学。经过一代代新大人的艰苦奋斗,新疆大学已经成为一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光荣革命传统、鲜明办学特色的综合性大学。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和排头兵,2017年新疆大学被列入全国首批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2018年被确定为教育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2022年入选第二批国家“双一流”建设(一流学科)高校。
学校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九个学科门类,涵盖了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现有3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自治区“十四五”优势学科振兴工程建设学科(数学、中国语言文学和机械工程),6个自治区“十四五”特色学科创新工程建设学科(法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电气工程和化学工程与技术);6个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进入ESI全球前1%。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现有98个本科专业,2023年73个专业(类)招生,69个单一专业,4个大类招生专业(含9个专业);3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现有理工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团队)47个,其中,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际科技合作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信息技术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自治区天山创新团队10个。人文社科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4个。其中,四部委联合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中国文艺评论基地1个,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各类在校生38000余人,现有红湖校区、友好校区、博达校区三个校区,其中位于水磨沟区河马泉新区的博达校区,于2021年10月正式启用,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更好的平台与科研环境。新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将为青年人才发展提供充足的舞台和机会,诚聘天下英才,共建大美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