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高校国际青年学者论坛
首页 > 新闻资讯
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聚焦创新发展,成就天下英才
加快实施“育苗造林工程”,育创新创业之苗,造未来产业之林,厚植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基因,强化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创造能力。

  综合集成香港、澳门特区创新资源和区位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主要枢纽和引擎。尽管如此,与发展愿景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行业领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创业活力激发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仍有许多短板,迫切需要发挥大湾区政策先行先试优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和支持社会创新主体积极参与,集聚世界一流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需要以创新发展机会吸引人,以高水平重大创新实践培养人,以创新友好型政策法律环境成就人,构建全球合作创新网络,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高水平人才高地。

  加快实施“育苗造林工程”,育创新创业之苗,造未来产业之林,厚植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基因,强化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创造能力。构建多层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高起点打造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高规格打造多元化创新创业品牌,吸引、集聚和成就科技型创新创业人才,高标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助力科技型创业者走向创新型企业家;健全粤港澳大湾区科创金融服务能力,加快培育高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强化创新创业引领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基因再造功能,超前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助力天下人才成就创新创业梦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创新主体责任,营造培养、引进、用好青年科技人才的制度文化环境,提升创新的文化价值创造能力。支持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型领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结合自身定位,制定青年科技人才发展规划,明确重大科技创新全过程青年人才培养路线图,履行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鼓励科技社团和民间组织设立青年科学家奖,营造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社会氛围;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特区,健全有国际吸引力的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体系,高标准打造国际人才社区,搭建“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加强国际化基础教育配套和医疗服务保障,营造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的工作生活环境。

  (作者:穆荣平,系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