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学者的过劳问题,必须要引起重视了。
工作稳定压力小、社会地位高、时间自由,还有寒暑假……这是很多人对高校教师这一职业的印象。这样看,高校教师可以说是一份理想职业了。但事实并非如此,高校教师是一份极具挑战性的职业,学术从业者需要在复杂及不可预测的条件下通过长期投入和奉献追求卓越与创新。
曾经,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和医学部合作,用院校教师管理部门掌握的教师学术职业负荷和健康体检的数据,辅以对教师的访谈,完成了一次针对某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医学部教师的调查。
他们尝试初步回答一个问题——什么在侵蚀高校教师的身体健康?
“高校教师总体生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且呈逐年加重趋势;多重职业负荷也对他们生理疾病检出率产生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 暨“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专题研讨会上,该研究负责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鲍威分享了他们的发现。
此前,国内已有研究指出,高校教师体检异常率高达90%,亚健康现患率接近70%。
老师并非生活在纯白的象牙塔中,心无旁骛专注学术和育人。实际上,广泛渗透的量化考核与评估将学术产出演变为一种刚性要求。有教授在访谈中坦言,只要不退休,就始终会面临体制考核的压力。而且,教师内在的责任感,也驱动着他们自愿延长工作时间,以至于长期处于休息匮乏和精神疲惫的状态。
这一切,都显著增加了教师的职业负荷。
工作时长是描述职业负荷的量化指标之一。2014年的调查显示,我国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与服务的平均每周投入时间 45小时,比 2007 年同类调查结果增加5小时,以 “985”和 “211”工程大学为代表的研究型大学教师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5.8 小时。
也有多位高校老师告诉记者,他们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所谓寒暑假,只是一段稍微能够静下心来做科研的日子。
从医学角度来讲,职业负荷带来的慢性压力引起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代谢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职业负荷也可能造成肿瘤性疾病发病率的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