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质量的学术人才评审?”——基于2352名评审专家的循证研究》
首页 > 热点评说
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某高校将OA期刊拉入黑名单,学术八股积重难返,“破四唯”任重道远
这所高校的行为有诸多不合理之处。

  近期国内某高校传出消息,该校将三大OA出版社(Hindawi、MDPI与Frontiers)旗下所有期刊打包纳入黑名单,旗下系列期刊文章均不纳入科研绩效统计。该消息引发高教界讨论,有人认为以上开放获取期刊的口碑越来越不被认可,疯狂发新子刊,有牟利之嫌,因此高校的做法是抵制无良出版社的正义之举。然而细想之下,这所高校的行为有诸多不合理之处。

  首先,了解一个学科或一个行业的前沿、热点,无外乎从网络论文、传统期刊论文、同行互评、以及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等渠道。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同行交流减少,传统会议形式更是逐渐式微。网络论文无疑成为信息时代学术交流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只是我国学术界仍抱着传统期刊八股论文形式不放,与国际学术交流新范式差距越来越大。开放存取OA已经成为学术交流的新范式,学术论文网络发布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开放存取OA出版由于其投稿流程简单、审稿快、发表快、发文量大和对作者的身份没有偏见歧视等,虽然有一些收费偏高的OA期刊,但也有许多免费发论文的服务平台,非常受广大科研人员特别是年轻科研人员欢迎。但是正是其发文数量大,会造成论文造假、缴费就发的灌水论文占比偏高等被爱好传统期刊人的诟病。

  开放存取(OA)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是国际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和图书情报界为解决“学术期刊出版危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互联网自由传播,促进学术信息的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三十年来,开放存取OA运动在争议中不断发展壮大。据科睿唯安统计,2021《期刊引证报告》JCR收录的21494本期刊中,完全采用传统订阅方式出版的仅4792本,仅占比22.29%。而完全采用OA方式出版的期刊有1219本,剩下的15483本期刊采用混合出版模式,其中相当一部分OA占比达到了80%以上。数据表明,国际上越来越多的期刊正在转向OA出版模式,而新办的期刊几乎全部是OA出版模式。在信息时代下,学术成果展现逐渐形成了以“互联网+”为主的融媒体多种形式,开放存取OA方式大大加速学术信息传播和交流,该校拉黑出版社的OA开放期刊,可谓是与时代大潮背道而驰。

  在后续接受采访时,该校表示拉黑的做法是为提高学术水平和论文质量,这就倒置了科研发展和论文的关系。科研的本质是知识生产,知识创新是科研的核心价值。科研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论文只是科研过程的副产品。所以为了提高高校的学术水平,还是要从本质入手找到真实问题,改进研究方法,纠结与论文发表的载体,坚持传统论文的八股形式,并不能根本上倒逼学术水平的提升。

  科研水平的高低不能以发表载体来评价。目前海外流行的一些学术交流平台比如ResearchGate、arXiv等都支持研究者快速发布论文的预印本,从常规的学术流程来说,预印本论文缺乏同行审议,这些平台对上传者也仅做宽泛的限制,显然不能被视作高水准的学术载体。然而,2007年菲尔兹奖得主佩雷尔曼的获奖论文最先发表在arXiv平台上;在新冠疫情期间,许多针对病毒的一手研究都通过arXiv发出,极大加强了医学领域的学术研究与讨论。事实上,物理学、医学行业内诸多大牛都是上述开放平台的活跃用户。

  针对OA出版期刊和平台,开明的做法应该是将其视为学术交流工具的一种。然而该高校置国家三令五申“破四唯”于不顾,将论文发表载体捆绑职称评定、经费支持等学术之外的要素。这种八股行为注定不会产出重大成果,僵化的评价体系更会进一步打击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我国是世界上论文发表数量最多的国家,我们更希望有更多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产出实质价值,助推国家各行各业发展。高校拉黑出版社OA的闹剧不应出现,更不应被宣扬。

  信息技术正在与科研深度融合,新型学术交流方式将引发科研范式的改变,让人们对未来学术成果展现形式充满激情。网络学术发表能为世界上具有网络接入条件的任何人提供查阅最新科研成果的方便,实现了人类有史以来人人都可参与快速分享科研成果的梦想,推动全人类科学素养的提高。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