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高校国际青年学者论坛
首页 > 热点评说
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高等学校“十五五”规划编制(二)要直面挑战

  高等学校“十五五”规划编制意义重大且挑战重重。科学应对挑战,是规划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科技变革推动产业转型,高等教育需积极适配

  能源结构调整引领的产业转型与升级,给高等教育带来全方位挑战。新能源产业崛起,传统能源相关专业面临调整,而市场对新能源专业人才需求激增。高等教育必须迅速在课程设置上做出改变,淘汰陈旧课程,增设太阳能技术、风能利用、储能技术和可控核聚变等前沿课程,构建契合产业需求的课程体系。

  师资培训同样紧迫,高校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鼓励教师深入新能源企业实践,提升实践经验与专业水平,同时积极引进产业高层次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学科交叉融合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关键,高校应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能源学科与材料科学、电子信息、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深度融合,开展跨学科研究与教学。此外,国际合作不可或缺,高校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项目,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提升在新能源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新技术冲击高等教育体系,需创新应对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高等教育。个性化学习、智能教学辅助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共享,为学生带来便利。但新技术也带来诸多挑战。

  由于生源来自不同地区和学校,中学阶段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与设施配备上存在差距,部分学生难以充分享受新技术优势。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如学习行为、成绩信息等,需严格保护,防止泄露滥用。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迫在眉睫,许多教师习惯传统教学方式,对新技术教学应用存在困难。高等教育体系必须创新适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均衡教育资源投入,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其运用新技术教学的能力。这些都应该在规划中受到重视。

  “宽进”之后要“严出”,保障高等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不断扩招,让更多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然而,“宽进”实现后,必须做到“严出”,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严出”要求高校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和考核机制,贯穿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监控与毕业考核全过程。

  课程设置要保证内容前沿、实用且系统,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学术研究需求。教学过程中,加强质量监控,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评教、教学督导等方式,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问题。毕业考核要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不能仅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只有实现“严出”,才能避免“严进宽出”导致的学生质量参差不齐、社会认可度下降等问题,真正提升高等教育整体质量。

  社会需求变化,高等教育面临多重挑战

  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在规模扩张时保证质量成为重要任务。招生规模扩大,学生数量增多,给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带来巨大压力。同时,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需求增长,要求高校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人才。

  人口出生下降将导致十年后高校生源减少,这对高等教育构成严峻挑战。生源减少会带来经费压力,学费收入减少可能影响学校正常运转与发展投入;招生难度增加,高校需提升自身吸引力与竞争力以吸引优质生源;教育资源也需重新配置,部分专业可能因生源不足而调整或裁撤,新兴和热门专业则需加大投入。高校需提前谋划,优化专业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打造特色品牌,应对生源减少问题。

  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变革,要求灵活应对

  高等教育正经历教育理念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的转变,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强调互动与实践。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逐渐被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取代,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实践教学等成为常见方式。

  学习资源多元化,如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学术数据库等广泛应用,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需学会筛选、整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独立开展学习研究。这要求高等教育体系灵活应对,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稳定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促进师生共同成长,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高等学校“十五五”规划编制面临科技变革、社会需求、教育理念等多方面挑战。只有充分认识并直面这些挑战,科学谋划,制定出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规划,高等学校才能在复杂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