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十五五”规划是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其编制质量关乎学校能否适应经济社会新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规划编制必须注重落地实施,以切实指导学校工作,推动学校迈向新发展阶段。
立足国家战略,明确发展坐标
规划编制要对标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国家不同发展阶段战略重点不同,高等教育作为重要支撑,需与之同频共振。当下国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高校应明确自身在科技创新链条中的定位,确定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
如某高校在“十四五”规划期间,结合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求,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作为重点建设学科,加大人才引进和科研投入,与企业深度合作,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取得重要科研成果,赢得社会声誉,也为国家新能源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在“十五五”规划编制中,该校应继续深化这一战略定位,明确如在新领域取得更多国际影响力科研成果、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等目标,为规划落地实施提供方向指引。
聚焦核心任务,激发内生动力
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教学改革、科研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是规划落地实施的关键。教育质量是高校生命线,教学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
科研体制要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鼓励原创性研究,建立以科研成果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打破“四唯”倾向。人事制度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某高校在“十四五”期间,深化教学改革,推行项目式教学法和跨学科课程建设,提升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设立科研创新基金,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服务机构,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在“十五五”规划中,该校应总结经验,完善改革措施,确保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拓展合作交流,提升发展格局
加强与国际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交流,拓宽资源渠道,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规划落地实施的重要保障。
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学术交流、学生交换,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攻关重大科研项目;与企业合作,可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
如某高校与当地大型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就业岗位,实现共赢。在“十五五”规划中,高校应拓展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制定具体合作计划和目标,为规划落地实施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完善实施机制,确保规划落地
规划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要建立完善的规划实施机制和评估体系,定期检查和评估规划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同时加强规划宣传和解读,确保全校师生理解支持规划,这是规划落地实施的重要保障。
建立规划实施机制要明确各部门和单位职责分工,将规划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和个人,制定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规划评估体系要科学合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评估规划目标完成、任务落实、资金使用等情况,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规划内容和实施策略。
加强规划宣传和解读要通过多种渠道,向全校师生宣传规划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鼓励师生积极参与规划实施和监督,形成全员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
高等学校“十五五”规划编制要注重落地实施,从多个方面入手,确保规划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推动学校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