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与肿瘤国际研究中心(ICAC)PI、博士后、科研助理招聘公告
首页 > 资讯汇总
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一流大学怎么建?全国人大代表、校长李蓬院士来回答!

每年两会

高等教育都是大家关注的热点

一流大学怎么建

全国两会特别策划

《连麦新时代》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任炜专访了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州大学校长李蓬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任炜:作为高校校长这次带来了哪些建议?

  李蓬介绍:这一年多在郑州大学的一些亲身经历,带的建议里面包括大学发展的一些瓶颈的问题,中西部的这些高校如何融入到国家的教育强国建设,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同时在国家的层面上,政策资源和人才如何向我们中西部的高校来进行倾斜。还特意带上了郑大的宣传页,跟大家宣传一下郑州大学一些内涵的东西,希望通过这次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郑州大学。

  任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在新时代,我们高校要承担怎样的使命任务?

  李蓬说:高等院校的最重要的使命是培养人才,同时能够跟社会实践、国家战略对接。比如说这个是我们郑州大学橡塑模具中心研发的我们航天员的航空面窗。从2005年开始研发,2008年使用,到今年3月2号,航天员到外面(出舱)6(8)个小时的工作都是用的这种面(窗)。我还记得当时刘洋宇航员,去年9月份到郑大来给我们做了开学第一课,她提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郑大印象深刻,是因为她带(戴)的就是这个面窗。

  任炜:真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了

  李蓬:“十八年磨一窗”,就这么一个薄薄的东西,多神奇!十八年,而且是一个一直不断探索,一直不断实践的过程,也体现了郑大原始创新能够助力国家的科技自立自强。所以高校它不是一个象牙塔,它是一个从创新到运用的一条链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顶天立地”的这么一个价值。

  任炜:河南人是无比期盼一流大学的,郑州大学要奔着怎样的一流大学去?

  李蓬表示,我们也正在大学一流建设的路上,我觉得是狂奔式的,大家都在拼命地奋力地追赶。2023年,我们一个最大的事情就是学科建设,我们大师级的人才,在11月份我们有三位老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外籍的院士。同时我们也有大平台,比如说超算中心,超(短)超强激光的平台,省实验室、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这些大平台,同时我们有一流的成果,高品质半导体金刚石已经打破了国外的限制和垄断,打造了这么一个学科建设的体系,来进行全校的学科、人才、教育、科技和平台的一体化的提升。

  任炜:如果现在让您用一个字或几个字来概括河南的话,会是什么?

  李蓬说,信心!我觉得这个信心第一个是来自于省委省政府的一直强力的推动。能够包容和接纳所有的人才,第二个是来自于我们全省人民的高度的这个认识,就是对于创新的认识,对于教育的认识,而且现在培养的创新的土壤也在进行非常大的改变。比如说我的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在一年多以前来的时候,我们找不到场地,那么现在经过河南省的努力,给我们最好的(空间),改造成了几乎我觉得是全中国最好的科学研究和转化的实验室。我去争取其他的人才来河南工作,我也是现身说法,我能够给他们说河南既有政策,又有文化,又有大家的包容,同时我也有硬件,所以我觉得现在信心更足了。

  任炜:如果时间回到一年多以前,您还会选择来河南吗?

  李蓬说,我一定会来河南,我坚信这里是一个金矿,能够把科研的生产力转化成教育的生产力,我也把自己定义为新河南人,作为河南人,我一定会带着这个学校再往前走。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