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兰大聂军胜Scientific Reports发表论文

2014-07-02 兰州大学新闻网

兰大聂军胜Scientific Reports发表论文近日,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聂军胜教授团队和合作者在“Nature”旗下“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发表一篇题为“Pacific freshening drives Pliocene cooling and Asian monsoon intensification...

原标题:多家国际媒体报道西部环境院在Nature旗下期刊发表的第二篇研究成果

  近日,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聂军胜教授团队和合作者在“Nature”旗下“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发表一篇题为“Pacific freshening drives Pliocene cooling and Asian monsoon intensification”的论文,美国“Science Daily”, 英国“Phys.org”,丹麦国家广播公司(DR),印度新德里电视(NDTV)等多家媒体对这项成果进行了报道。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均为聂军胜教授。这是继2013年该院饶志国博士在该杂志发表论文后的第二篇论文。

  地球气候在第四纪开始时(约两百六十万年前)发生了一次重要转型,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无冰变为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冰盖周期性增长和消融的状态,目前我们处于北极冰盖较小的短暂间冰期;理解北半球冰期周期性变化的机制对理解未来的气候如何变化有重要启示意义。该论文对这一地学前沿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提出第四纪北半球冰期的开始跟巴拿马地峡关闭所引起的亚洲季风的增强和随之造成的北太平洋海水盐度减小有紧密的联系。

  文章首先利用新颖的磁学参数定量重建了第四纪开始前黄土高原地区气温与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变化历史,发现东亚气候在四百五十万年左右发生了一次气候重组,从之前的水热同步变化变为随后气候持续变冷和降水持续增加。研究表明巴拿马地峡的关闭在这个时期开始改变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盐度对比,使太平洋盐度减小。结合模拟结果,文章提出巴拿马地峡关闭造成的太平洋盐度减小使北太平洋海水容易形成海冰从而形成北太平洋高压系统,高压系统的建立造成了南风和东南风异常从而增强了东亚夏季风降水强度。更重要的是,东亚夏季风的加强能够把更多的水汽从低纬太平洋传送到北太平洋,造成北太平洋盐度的进一步减小和高压的进一步加强,这就造成更强的东亚夏季风降水。文章提出正是从四百五十万年左右开始的这个海气正反馈机制造成了东亚夏季风的持续增强和全球气候的持续变冷,这个以前被忽略的正反馈机制是造成第四纪冰期开始的最直接原因。

  “Scientific Reports”杂志的审稿人认为“用磁学参数同时恢复温度和降水是一个十分新颖的方法,该方法可能会被中外地学家所广泛借鉴。除此之外,这篇文章对东亚气候和全球冰量的综合研究使我们首次能从全新的视角理解北半球冰期的开始机制……,这篇文章取得了相当重要的成就。”“Scientific Reports”杂志编辑Malte Meinshausen 教授总结到“我希望我们能够尽快接收这篇文章,以便使国际同行从中受益。”

  另外,聂军胜教授被“Elsevier”旗下地学权威杂志“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评为“2013年度优秀审稿人(Excellent Reviewer)”。该称号每年只奖给极少数对杂志有突出贡献的审稿人。此外,聂军胜教授还是包括“Nature”,“Nature Geoscience”杂志在内的二十多家国内外SCI杂志的审稿人。这些审稿经历既是对聂军胜教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肯定,也提升了兰州大学地学研究在国内外地学界的学术影响力。

  消息来源:http://news.lzu.edu.cn/c/201407/31064.html

  原文阅读:http://www.nature.com/srep/2014/140627/srep05474/full/srep05474.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