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 >  学术评审 >  高校经验

多位诺奖得主当首席教授,交大致远学院牵头制定国家拔尖人才培养成效评价标准

上观 2024-09-09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开学季,“转身遇见大师”是每个步入高等学府的学子梦。而这个梦想,在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个“人才培养特区”可谓成真。包括两度获得诺奖的巴里·夏普莱斯(Barry Sharpless)教授在内,诺贝尔奖、图灵奖等国际科学大奖得主担当起上海交大致远学院首席教授,并按不同长短的课时计划为本科生开课。9月8日,在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中,交大致远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接受表彰。

  作为本科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试验田,“致远学院”的命名取自江泽民学长为母校的题词——“思源致远”,并将交大校训“饮水思源”与学术志向“宁静致远”一语双关,探索中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学院面向全校前10%优秀学生实施“致远荣誉计划”,在国内首创荣誉课程并颁授荣誉学士学位,目前在校生逾1400人。设立迄今,全院培养出十三届2203名毕业生,其中94%继续深造,超过80%进入世界排名前50的高校,47位校友已获全球知名高校教职。“致远一期”毕业生许志钦、张耀宇、罗涛、马征等,还回到母校任教。

  大学,非大楼也,乃大师也。致远学院师资阵容堪称豪华,汇聚13名两院院士、40余名国家杰青在内的500多名海内外教师,累计开设课程3000门次。

  作为致远学院创院院长,张杰院士身体力行,与和他同为“泰勒奖”得主的意大利罗马大学Atzeni教授共同设计了一门激光聚变物理的高级研修课程,并组建了20余位教师及研究生团队组成的助教团。从导论、导读、专题研讨到学术报告,教师参与度从100%退到0%,让学生完整经历发现凝练有科学价值的问题、阅读参考文献、确定研究方法、建立研究逻辑、实施研究方案、形成研究结论、对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准确表达和沟通科研结果。

  去年11月,在现任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的诚邀之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ezk)开设16学时的短期课程“理论物理中的前沿问题”。在课后,致远学院2021级物理学方向学子俞方远说,“我以前在科普书或者教科书中看到过这些理论,很难想象竟然能有机会直面理论的创立者。作为本科生的我们坐在这里,和硕士生、博士生,甚至专业老师一起听课,这真是奇妙的体验。”

  截至目前,诺贝尔奖得主安东尼·莱格特(Anthony Leggett)已连续7年为学院本科生开设“超导物理”,累计112学时;图灵奖得主约翰•霍普克罗夫特(John Hopcroft)连续13年授课20门次,共计684学时,并无偿编写出版两本教材。学院常务副院长何峰表示,“我们邀请了霍普克罗夫特、维尔切克,以及夏普莱斯教授分别担任学院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方向的首席教授,未来我们计划在致远的每一个方向都邀请一位诺奖或菲尔茨奖获得者来领衔。”

  计算机科学方向首席教授John Hopcroft,获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实现从科研小白到独立学者的转变”

  2021级物理学方向的朱蕴明在大二时成功申请到“致远未来学者项目”,开展黑洞、致密天体以及等离子体的数值模拟相关研究。她的项目导师、李政道学者Yosuke Mizuno曾参与世界上第一张黑洞照片的合成。去年,她申请的项目成功入选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

  今年暑假,中德科学中心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物理方向的项目负责人提供了赴德参加第73届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的机会,朱蕴明通过函评与面试,有幸成了全国8名本科生中的一个。对于近距离和世界顶尖科学家沟通交流,朱蕴明说,“这是一场几代科学家忽略国籍、年龄、专业方向而一同碰撞思维的盛宴,我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还拓宽了学术视野,结识了新的朋友。我相信,这次会议对我的学术发展和未来的研究工作都将有着积极的影响。”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致远学院与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等多所全球顶尖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深度科研与教学交流合作,近80%的学生在读期间都有境外学习经历,实现从科研小白到独立学者的转变。

  院长徐学敏表示,“学院积极打造进阶式的本科生自主创新科研体系,建设对标国际顶尖实验室的致远创新研究中心,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标准支持本科生‘致远未来学者项目’近百项,帮助学生从接受知识变为创造知识。”

  “成其高、致其远,远志、远瞩、远略”

  大道方能致远,全院建设“明德书屋”,年均开设各类主题的学术报告百余场,主打“致交·问道”“致交·论道”“致交·悟道”系列活动,让学生不出宿舍就能和诺奖级、院士级科学家面对面交流。有意思的是,每一位做客“致交·问道”的科学家都会留下一个问题供学生思考:张杰院士的屈原《天问》,丁洪院士的“时间是什么”、维尔切克院士的“How does mind come out of matter(思维如何出自物质)”等本质而又深刻的问题,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去挑战。

  除了学习科研之外,还有丰富多彩的世界。在新近建成启用的致远书院内,配备了琴房、传统文化工作坊、学生艺创空间、健身中心等设施。学院依托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和网球6支院队,覆盖击剑、射艺、赛艇等14个运动项目,每年举办体育活动近200场,形成“弘毅”“致远”“逐梦”三大品牌赛事。除了文体,还组织开展“丝路花开·共富芳华——新疆伊犁‘花经济’调研实践”、“百川思源·崇本致远”海洋科考等项目,新生行业实践覆盖率达80%。

  究竟何为拔尖,如何拔尖?致远学院牵头制定国家拔尖人才培养成效评价标准,立项拔尖计划研究课题28项,其中包括12项重点课题、3项委托课题,牵头建设了辐射全国288个拔尖计划基地的线上书院师生共同体。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代表拔尖计划2.0秘书组在拔尖计划实施十五周年大会上报告。

  “‘远志’者,志向远大、心怀天下、矢志不渝;‘远瞩’者,远见卓识、视野广博、思维开阔;‘远略’者,胸怀宽广、潜质非凡、堪当重任。”徐学敏提出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征途上的“三远”。“成其高、致其远。”此次赴京参会受表彰的院党委书记周永丰表示,“我们要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学识、有能力,更要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有勇攀学术高峰的创新精神和勇担民族复兴使命的理想信念。”

  本文作者:徐瑞哲

  图片来源:受访高校

原文链接: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793508.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