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 >  学术评审 >  专家观点

孔凡哲:全面客观的评价信息是构建新时代学业评价体系的前提

来源:教育测量与评价 作者: 孔凡哲 2020-08-14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编者按】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召开,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的审议通过,既是对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任务的落实,也为未来一段时间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纲领性文件。为了进一步推动教育评价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特邀知名教育专家以笔谈形式,从不同角度探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理念、思路、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教育评价;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

  原载《教育测量与评价》2020年第8期

  作者介绍:孔凡哲/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民族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任务是“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这是继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以来首次系统提出“四个评价”,对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评价而言,不仅切中其难点,而且,改革的举措相对系统、全面而前瞻。

  学生学业成就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果的表现,是反映学生发展水平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准确、客观、公平、真实、发展地评估学生的学业成就,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最难以突破的痛点。

  一、现状:学生学业评价缺少评价信息而只能使用结果评价

  长期以来,中国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评价改革一直处在探索之中,从2001年之前的“知识为本”、凭借纸笔测试的结果评价,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考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学生学业评价,最终形成纸笔测试为主、综合评价等非纸笔测试为辅的评价机制,评价信息主要依靠纸笔测试而获取。

  就教育内部而言,正如2013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指出,“总体上看,由于教育内外部多方面的原因,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从教育政策视角分析,我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出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局面,“减负呈现恶性循环”,国家政策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2013年至今,七年过去了,正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的,在学生评价方面,“唯分数、唯升学”的单一评价倾向依然突出,必须要“扭转”。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不仅仅是因为传统观念作祟,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在于,缺少客观、全面、系统的学生评价信息,而只能将闭卷考试等结果评价方式获取的学生评价信息作为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标志。在尚未找到其他科学方法之前,这种方式依然是相对客观、相对公平的方式,中考如此,高考依然如此。

  二、改进:强化过程评价,科学收集、整理、加工评价信息

  学生学业评价的前提是获取评价信息。通过纸笔测试获取学生学业评价的信息,是必不可少的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

  1. 科学收集反映学生学业发展状况的信息

  评价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学生的学科学业水平不仅表现在学生对于学科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状况,而且,包含学生学科学习的能力、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发现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既包含学生学会的状况,也包含学生会学的水平。

  现行的学生学业评价基本局限于学生学科学习的结果,局限于知识技能的学习状况,缺乏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学科学习过程和未来发展潜能的信息。这些信息并非不存在,而是以碎片化、零散形式出现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之中。由于教师日常事务的繁忙、工作重心侧重于其他事务而没有及时收集、整理,也由于学校缺乏相应的条件而没有及时将客观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相关信息及时汇总、储存,更没有及时进行加工利用,这些碎片化、零散的信息终将消散。同时,反映学生学科学习过程和未来发展潜能的信息,很难通过纸笔测试的形式客观呈现出来,也给评价信息的全面获取带来一定困难。然而,这一切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逐渐变得可能和可行,“人工智能+教育”不仅改变了教育教学信息的传输方式,也给评价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加工利用带来了机遇。

  2. 日常评价中采用增值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改进功能,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增值评价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而是以学生的进步幅度评价学校、教师的努力程度和学生的进步程度。无论是针对学生个体,还是针对学生群体,增值评价关注的都是同一个评价对象在多次同质评价中的结果变化,并透过这种变化对学生的进步现状和发展潜质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

  在日常教学中,采用增值评价可以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改进功能,帮助学业水平不理想的学生激发自信心、提升学习能力、发掘潜质, 最终实现学业水平的提升。同时,增值评价可以很好地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质。

  三、目标:顺应时代要求,构建科学的学业评价体系

  我们正处在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教育” 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学习空间,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为构建科学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带来了便利。

  1. 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结果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

  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仅包括结果评价,还包括过程评价。结果评价既包括纸笔测试,也包括非纸笔测试,凡是反映学生学业学习状况的信息都可以纳入学业评价的项目之中;评价方式既可以用书面考试,又可以采用活动评价(如,口试、主题活动评价、实作测评)、表现性评价、情境测试等,也可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 建立学生最佳作品袋和成长记录袋等。“学业成绩评价”的等级(或分数),可根据总分、出勤和评语三项综合评定得出,具体标准由学校制定。比如,采用口试和面谈评估初一新生的数学学业发展水平,就是很好的尝试,因为“数学口试设计的立意不仅突出对学生数学思维过程的考查,而且聚焦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性掌握以及对知识背后所蕴含的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掌握状况”。又如,“快乐数学节”主题活动评价就是聚焦学科素养评价与综合能力的新型评价方式,属于实作测评,评价重点放在学生实际表现的过程、学生作品以及两者的结合上,评定学生在实际情景下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成就。

  2. 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评价数据库,将过程评价纳入升学考试之中

  评价改革具有普适性。美国基础教育评价体系 PARCC 以“帮助学生升学和就业”为基本理念,以“州核心课程评价模块”为体系支撑,实现“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优化组合,就是很好的尝试。

  疫情期间,“学习通”就是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平台,集课程学习、知识传播与管理分享于一体,不仅可以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可以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业完成状况、课堂互动、章节测验、主动学习状况等),对于更加科学、合理而全面地刻画学生的学业成绩,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而“学习通”并没有过多地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只要在平台上操作,所有的相关信息自然保存在平台之中。

  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凭借“人工智能+教育”,可以方便地收集、整理和加工、利用学生评价信息。目前,许多中小学校普遍采用网络平台实施日常教学,借助于特定的软件平台,可以准确、翔实地收集学生学业发展状况的信息;同时,任课教师只需将学生学习的各种信息及时录入平台系统,科学设定评测项目和相关项目的权重,就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业发展状况。

  其实,类似的平台(如,中小学生监测系统)被荷兰等许多国家采纳作为学生评价的主要工具,而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则通过作业评价、课堂评价、考试评价、学期评价、升学评价五个维度对高中生学业进行评价,“让评价促进学习”。这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全面客观记录学生评价的信息,不仅能够及时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业,而且可以有效保障基础教育的质量。

  3. 校、县、市、省分级建立学生学业评价数据库(信息平台)

  国家和各省市、区县有必要建立或授权第三方专业机构建立独立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基础教育质量数据库(其核心是学生学业评价数据库)。同时,中小学校应建立相关制度,及时收集、储存、加工整理学业评价数据,并即时上传至县区数据库。

  (1)结合学段特点,义务教育阶段建立县区级学生学业平台(借鉴学籍管理的经验,顺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全程记录学生学业进步和发展状况,其中,过程评价以一定权重纳入中考成绩之中。

  (2)建议高中生日常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以等级形式记录,形成相对完整的平时成绩,以一定比例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并以一定比例纳入升学考试(即高考)之中。

  (3)完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系统,并将其发展为包含学生学业评价数据库的系统。我国许多省都设立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要针对小学四年级、初中二年级进行监测,设立至今已经发挥了其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平台拓广至包含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评价数据库的系统,已经变得可能和必要。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