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 >  学术评审 >  专家观点

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学术评价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 2021-11-05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作者:孟照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一、学术评价是什么

  01何谓学术评价

  1.学与术

  梁启超在1911年就对学术的概念做了界定:“学”在梁启超看来就是观察事物,发现其真理,这是我们中国所说的“格物致知”。“术”就是“学以致用”。学术评价中,围绕学术内在的价值和外在的功效做争论的时候,可能就是我们对学术本质概念包含的两个方面产生了分歧。美国学者博耶在20世纪90年代对学术做了四个方面的分类,即发现学术、整合学术、应用学术、教学学术。

  2.评价与评估、测量、评鉴、监测

  从评价与评估、测量、评鉴、监测的关系来看,可在英文单词当中作区分。评价(Evaluation)从词源上来说就是做出价值判断和比较。何为有价值呢?就是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评估(Assessment)侧重于估量财富和潜力。测量(Measurement)侧重于事实数据、客观测量。评鉴(Appraisal)侧重于欣赏鉴定方面,带有积极的因素。监测(Monitoring)是过程性的评价。

  02学术评价本质、目的功能、要素、类型

  1.本质

  评价的本质涉及价值尺度问题,评价有的时候不是揭示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而是世界对人意味着什么,对人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所以事实评价和价值的评价是意义建构过程。学术评价到底评什么呢?有三个方面:横向比较(防止做一些低水平研究)、纵向比较(跟以往的研究做比较,防止做重复性的研究)、实践关照(防止做空洞的研究)。

  2.目的、功能

  评价的目的即选拔优秀人才、激励先进成果、推动学术进步。评价的功能即实现分配正义,“给予每个人以其应得的”(激励机制)。如果评价机制在分配环节不公平就会劣币驱逐良币、逆向淘汰。

  3.要素

  学术评价一般包括这几个要素:谁来评、为什么评、依据什么标准、怎么评、怎么用。叶继元教授提出了学术全评价体系“六位一体”“三大维度”:三大维度是形式评价、内容评价、效用评价;六个要素是目的、主体、客体、方法、标准指标、制度。

  4.分类

  从评价对象上,分为对人才、机构、成果的评价。从评价层次上,有宏观、中观、微观的评价。从内容层次上,人文社科有真、善、美三个方面的评价。

  03学术评价与管理评价、社会评价

  学术评价的目的是促进理论和学术发展,学术评价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学术批评,是学术公共体内部通过学术批评产生学术认可。管理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资源分配或政策调整。社会评价侧重体验性、个性化,评价结果具有模糊性、滞后性和偶然性,同时时间成本较高、数据获取较难,所以社会评价特别是非学术影响的评价比较难。

  04元评价

  元评价是对评价的评价,作为评价反思的“破五唯”,主要目的在于纠正难评、错评、漏评的现象。元评价是自反性的评价,对评价主体和局限性保持应有的警惕,就是我们通过元评价的方式来获得的。评价实际上经历了四代评价,前三代评价价值主体较为单一,侧重于科学管理和科学的客观评价。第四代评价更多地强调建构主义的评价,价值较为多元,强调了评价的过程是反复的批评与反批评的过程。

  二、学术评价怎么会出了问题

  01评价主体的博弈与混战

  学术评价最开始是学术共同体的评价,在发展过程中,学术共同体从评价中逐渐退却。特别是在国家投入科研情况下,国家力量在评价活动中有时占据主导权。同时第三方评价机构兴起,力图争夺量化评价权。

  02科研管理制度

  现在的学术是一种项目制,比如社科基金项目是在3-5年时间内完成,所以讲究短期的效益,并且强调结果导向,评价重视量化。从管理体制来说,我们现在的管理体制重在资源分配,分配的时候依据的是评价,这种管理体制直接作用到科研机构和人的身上。资源分配时强调竞争,但竞争必须是可比的,因而会造成同质化现象。而创新是做不一样的事情,所以要求也不一样。量化评价,简单的强调指标、数量,会诱发学术外流,误识良莠人才。

  03学术共同体的坚守与无奈

  学术共同体坚持的定性评价比较直接专业,提供的信息比较丰富。而人文社科的资源依赖性比较高,但是内部的纠错机制与自然科学相比是比较差的,所以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评审专家评价为什么会受到质疑呢?是因为有时候评审专家有自由裁量权,很有可能和评审的委托管理方或者评审的对象有共谋的行为。同时由于知识体系、价值取向、社会环境、个人情感的影响,不可能做出完全客观公正的评价。

  04学术期刊和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话语权利

  学术期刊很多是综合性期刊,而学术创新偏向于专业化倾向,越专才能在这个领域出现更多的结果,期刊的专业化是一个方向。同时期刊上学术争鸣的内容比较少,还受学术标准西化的制约。此外,评价机构到底是评价主体还是数据生产者,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三、学术评价改革如何落实“四个评价”

  01教育科研与学术评价改革

  教育学科在外人来看,入门易、登堂难。教育学科由于知识的复杂性、质量的滞后性和影响的间接性,会使教育科研评价更难开展。进行评价改革需从技术方法、制度、理念上着手,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02改进结果评价

  要考虑到分类评价,根据评价对象(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研究类型,不同的岗位职责)做出不同的评价。同时要考察时空维度,评价要经的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还要名实相符,我们采用的数据是过去的数据,要看是不是和现在相吻合。

  03强化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实际上是区间估计,是动态和预测性的评价。包括科研环境、条件质量、努力程度、科研节奏、学科特点、难度系数。通过预测性评价反映学术潜力。

  04探索增值评价

  增值评价主要是辨别真学术和伪学术。首先,增值评价包含求异思维,创新评价有可能产生悖论,有时候非共识的研究项目可能会产生重要的成果,所以要重视批判性反思研究。其次,增值评价是长期主义的评价,重视突破性创新与颠覆性创新。再次,增值评价是整体主义的评价,重视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

  05健全综合评价

  要真实、准确、全面地对评价对象做出画像,包括:多元主体,比如主体、标准、结构均衡等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到。多种组合,比如定量和定性评价、同行和社会评价、过程和结果评价、当前和长远评价等。多种尺子,比如表达方式和话语方式、理性主义和文学性、叙事研究和质性研究,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等。多种技术,比如区块链、大数据等。

  四、结语

  最本质的学术评价是内容评价,最好的内容评价来自学术共同体的学术批评。正如斯科特所言,“要改变体系,我们不一定去正面攻击它,只要我们不积极追求它的承认,它演戏时我们不去看,这样的简单‘不理’就可以对体系形成巨大和持续的挑战。”想要改变现有评价体系虽然很难,但如果我们始终如一、坚守自律,加上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善,相信评价改革还是能够实现的。

  (本文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孟照海副研究员2021年10月31日在“第五届中国学术评价高峰论坛”上的报告摘编)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gUdv9KpJobG7I_-wnVXFRQ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