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 >  学术评审 >  专家观点

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科技日报 2024-02-05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刘松博  胡 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这是我国立足更高起点、瞄准更高层次、锚定更高目标,对全面深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的科学思考和系统安排,为开展人才工作提供了清晰的目标指引。

  在人才的国际竞争中,比较优势的本质是人才的经济生产力,表现为在国与国的动态博弈中,一个国家的人才规模、素质、效能和创新活力。

  当前,我国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国家竞争力显著增强,但是在高端人才数量和质量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人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是人才强国建设的必经之路。

  优化人才环境,促进国际交流

  只有建设好人才成长发展环境,才能保障人才发挥所长、贡献所能,才能保障我国对人才的吸引力。

  要建设好我国的人才环境,一方面要加强硬件环境的完善,加大经费投入,保证科研工作条件向国际一流科研工作条件看齐;着力公共服务,为人才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确保外来人才顺利融入当地体制、本地人才持续增强家乡归属感。另一方面要打造优质的软件环境,各层各界要以积极真诚的态度、包容开放的文化、科学合理的政策,不断引导人才能用力、肯用力、想用力。同时,从宏观环境来看,要加大对人才强国战略的支持,通过重大战略部署、重大方针政策、重大要求举措,营造惜人才、爱人才、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形成完善的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切实指导人才环境的发展完善。从微观环境上讲,各基层仍需提升思想认识,落实好各项人才政策,提升人才待遇标准,提供各类配套服务。

  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人才的流动也更加频繁。在当下我国高端人才供不应求,与西方发达国家在顶尖科技与教育水平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的背景下,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路径。

  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开放姿态、石赤不夺的战略定力、旋转乾坤的大国雄心,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促进国内人才“走出去”交流提升,进一步调整海外人才工作的观念和方针,从人才占有向人才使用转变,对于部分关键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升我国的人才水平、发挥国内外人才价值。

  发挥体制优势,完善制度机制

  举国体制是在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基础上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发挥举国体制优势,要坚持人才强国战略,发动各层各界各主体积极参与人才工作。

  政府要落实好人才的配套管理服务机制建设,同时要加强人才法制建设,为人才工作的合法化保驾护航。用人主体要着力于人才选拔、人才聘用、人才发展、人才激励等人才微观工作。人才市场要维护好市场秩序、市场竞争、市场规则、市场价格。

  制度决定着人才工作方针理念的落地效果,影响着人才融入本土体制、发挥才能价值的程度,对我国提升人才吸引力和人才竞争力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健全人才制度是重点。中国特色人才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完善,我国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吸引、流通、使用、激励、保障制度。同时也要借鉴国际经验,在完善人才市场、优化人才流动配置、明确人才发展路线等方面长效用力。

  人才评价机制是健全人才制度、形成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强力抓手。

  着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要建立辩证客观的评价标准,既要多元又要统一,既要全方位评价人才,又要“一碗水端平”,拒绝“有色眼镜”看人。要确定合理恰当的评价周期,既要奖励即时成绩,又要关注长期潜力,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才、关注人才、评价人才。要培育合格高效的评价主体,强化用人主体的评价能力,强调市场导向的评价内容。要发展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吸收先进国际经验。最终建立兼具公平性、科学性、适用性的健全完善的评价机制。

  健全教育体系,做好数字化工作

  健全我国的教育体系,是培养人才的基础要义,是扩充潜在人才储备的核心举措,是应对国际人才竞争挑战的战略需要。

  建设我国的教育体系,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要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缩小城乡区域教育资源差距。要发展好素质教育,增强教育活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要加强高等教育在培养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人才结构的国际比较优势。要统筹好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促进多样化发展,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建立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要关注特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在人才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做好人才的数字化工作,推动数字化工具的应用,有助于掌握各行业尖端人才结构、人才数量、人才分布等信息,为人才交流和人才合作打好扎实基础,有利于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要做好顶层指导,将国家大数据战略与全球人才大数据开发结合起来,为人才数据收集和应用提供坚实保障。要建立全球视野,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采集全球人才数据,争取形成全球人才的地域分布图和行业结构图。要关注实践落地,进一步建立全球人才数据库,研究各类人才的应用场景和国内需求,动态监测,为人才评价和人才战略做好准备。要借助数字化发展和互联网工具,尝试拓展人才交流的途径。要加强法制建设,防范人才数据收集中的风险,降低法律成本。

  (作者刘松博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教授,胡威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4-02/05/content_566825.htm?div=-1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