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 >  学术评审 >  专家观点

用好基层人才评价“三把尺”

大众日报 2024-08-27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王旭

  “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聚焦当下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只有建立科学的基层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发挥指挥棒作用,用好思想道德、专业能力、为民初心三把标尺,才能把各方面优秀人才汇聚到基层发展建设中、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

  以“德”为尺,强化道德评价,丈量基层人才高尚道德素养。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人才评价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道德品质是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在基层人才评价中,第一条就要看是否对党、对人民忠诚,是否怀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素养的高低关乎一个人面对基层纷繁复杂的工作环境时,是否仍具有“不动如山”的坚定意志与“烈烈似火”的干事热情。用好道德评价标尺,要坚持“抓大看小”,一方面在大事难事上看德识才,看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在重大问题处理上,是否有“不避难、不避险”的优良品质,冲锋在前、敢当“箭头”。一方面又在小事上察德辨才,如在窗口服务、材料整理等日常琐碎事务中,是否常怀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与热情,时刻用德行标尺丈量、发掘人才。

  以“才”为尺,强化能力评价,丈量基层人才过硬专业素养。量才用人,事无不办;委使贤能,功无不成。“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人才是第一资源,尤其是在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时期,更需要大批具有过硬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来充实乡村振兴队伍。一方面,涉及基层人才评价选用的有关部门要练好“伯乐相马”的过硬本领,在乡土人才评价上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对乡土人才要有更加灵活多样多角度的评价体系,鼓励和引导“土专家”“田秀才”们各展所长;另一方面,会评才也要会用才,要根据德才配位的标准,将适宜的基层人才安置到适宜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激活出“人才引擎”的最大效能。

  以“民”为尺,强化群众评价,丈量基层人才殷殷为民初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满意是新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标准,评价人才的钉子,每一颗都应嵌入民意的脉络,直达人民的需求。在构建当下基层人才评价体系上,一要坚持群众导向,厘清人民群众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基层人才评价要侧重于乡村教师、基层卫生人才、基层农林牧渔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员群体。二要坚持实践导向,弄清楚人才为人民群众做了什么,评价范围要囊括民生保障、带领村集体增收致富等领域,评价重点要聚焦在解决群众问题的质效和实效上,是否把群众关注度高、亟须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当成自己的大事,记在心里、扛在肩上,全身心投入热情和精力去解决。

  (作者单位:济宁曲阜市吴村镇组织办)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