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当千年古城与现代转型相遇,山西大同正以一场深彻的人才变革,书写资源型城市的破茧重生。从“煤都”到“绿都”,从人才外流到近悦远来,这座晋冀蒙交界的枢纽之城,正以人才生态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2024年,大同市“双一流”毕业生返乡率显著增长,以“文旅+引才”模式打造的“大同人才周”品牌获得一致好评。从“高速飞车”的科技突破到“晋创谷”的创新引擎,从通用航空的蓝天梦想到生物医药产业的崛起,大同将政策诚意与人才智慧深度融合,淬炼出转型发展的硬核动能。
定制政策组合拳,激活产才融合新势能
“大同的人才政策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原院长阎雷,如今已是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掌舵人。谈及选择大同的原因,他坦言:“从一事一议的灵活机制到凤凰英才卡的贴心服务,这里让人才感受到机遇与尊重。”
如何破解资源型城市引才难、留才更难的困局?大同的答案是:以政策创新破冰,以生态优化筑基。近年来,紧扣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的城市定位,大同构建全方位人才政策体系,推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人才激励十六条措施》《柔性引进人才若干措施》等政策礼包,全职引进博士、“双一流”硕士、本科生可享不同等级政策补贴。两年来,发放人才补贴近6000万元,奖励新获评的科创项目、技能大师工作室超830万元,政策红利加速转化为人才引力。
诚意不仅写在纸上,更落在行动——为引进阎雷团队,市委相关负责人多次赴南京洽谈,最终促成其与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强强联合;大同还结合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等功能区建设,打造了以“晋创谷·大同”为牵引的创新驱动平台引擎,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现已入驻企业、科研团队及中试基地84家,其中挂牌后新增48家。
今年,大同以产才融合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深化“北京研发、大同制造”模式,打造算力产业高地,建成秦云、长城等服务器生产线,签约电动重卡、光伏新技术等项目,推动“高速飞车”试验线进入中试阶段。一条10公里长的转型大道上,集聚了数十名高层次领军人才、百余名硕博精英,产学研合作项目超百项,孵化出多家“专精特新”企业。未来,这里将成为晋北地区人才与产业共舞的新地标。
拓宽引育新赛道,构筑人才集聚强磁场
“从考出去到引回来,大同正在逆转人才流失的剧本。”2024年,大同师专首次引进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市属医院招录12名省外紧缺人才,实现从省内引才到省外引才的跨越。
大同联动京津冀、长三角,举办“大同人才周”“美食文旅进高校”活动,将刀削面、云冈石窟与人才政策捆绑输出,在北大、清华等高校“硬控”学子目光;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大同将文旅IP与招才引智深度融合,借势云冈石窟、悬空寺等文化名片,举办“人到山西好风光”体验活动,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在古城墙下品读历史,在转型热土上预见未来。2024年柔性引进专家团队17个、高层次人才316人云端加盟,专业涵盖医疗、教育、农业、科技、文物等领域,为全市人才培养、民生保障、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注入新动能。
一次次走出去与请进来之间,人才与项目的“双流”效应显现——主动争取承办“中国创翼”创业大赛暨创业成果展活动,择优推荐的30个项目中7个项目晋级国赛,最终在国赛决赛中获得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推动“钌基催化剂”等7个获奖项目落地,初步达成意向投资金额7100万元,为全市引才聚才、招商引资发挥了强劲的助推作用;IDC算力产业异军突起,服务器年产能显著增加,为数字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为破解基层一线用才之渴,大同建立县编乡用、周转池等机制,向基层下沉编制资源,为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全日制本科大学生;组建政校企联盟,大同市政府与山西大学签署共建山西大学大同校区协议,把山西大学的教育、科技、人才等资源及大同的产业、区位、交通等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国农业大学与灵丘县车河村共同合作有机种植养殖项目,长期入驻科研团队1个,吸引专业技术人才15人。如今,中国·大同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已连续举办十一届,成为灵丘引才聚才的特色品牌。
提升服务暖实力,打造近悦远来理想城
“凤凰英才卡让我找到了家的感觉。”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吴文静说,“这里不仅给资金,更给尊重。”手持英才卡,她可享受医疗绿色通道、人才公寓等8项礼遇。
从真金白银到真情实意,大同将服务细节融入城市基因——建设3500套人才公寓,打造拎包入住的温馨港湾;推行随迁配偶对等安置,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设立大同市人才服务中心,专职为人才提供便利服务;依托“凤凰人才在线服务”平台,构建起广泛覆盖的服务网络,让人才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实现政策兑现少跑腿,打通服务人才“最后一米”。
站在新起点,大同将着力打造“凤凰英才”品牌,深化“一中心、一窗口、一张网”人才服务网络,以能源制造产业人才为基础,强化数据产业人才支撑,培育壮大文物文博人才队伍,让更多“千里马”与大同共赴一场古今交融的星辰之约。
当夕阳为古城墙镀上金边,大同的人才故事正翻开新篇:以生态聚才,以诚意留才,这座千年煤都正蜕变为人才与产业共生的“绿洲之城”,在转型路上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大同篇章。
(作者:苏鹏宇 杨强;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委组织部)